【长信秋词原文及译文】《长信秋词》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宫怨诗,描写的是深宫中女子在秋天的孤独与哀愁。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宫廷女性的心理状态,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处境和情感。
一、
《长信秋词》通过描绘秋日宫中的景象和人物内心的情感,表达了宫女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金炉”、“香烬”、“罗衣”等,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诗中人物内心的苦闷与寂寞。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王昌龄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金炉香尽漏声催,寒露无声入砚台。 | 金炉里的香已燃尽,更漏的声音催促着时间,寒冷的露水悄然无声地流入砚台。 |
罗衣不耐五更寒,梦里相逢不识面。 | 罗衣难以抵御五更时的寒冷,梦中相见却彼此不认识。 |
长信宫中多少泪,一滴都成冰。 | 长信宫中有多少泪水,每一滴都凝结成了冰。 |
三、赏析要点
- 情感表达:诗中通过“泪”、“寒”、“梦”等意象,表达了宫女内心的悲伤与孤独。
- 环境描写:通过对“金炉”、“砚台”、“罗衣”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冷清与压抑。
- 象征手法:“一滴都成冰”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也象征着宫女内心的冷漠与绝望。
四、结语
《长信秋词》不仅是一首描写秋景的诗,更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成为唐代宫怨诗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