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50个带谐音的歇后语】歇后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趣味语言形式,它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前半句是比喻或形象的描述,后半句则是解释或点题的“谜底”。有些歇后语在发音上与日常用语相似,形成了有趣的谐音效果。这类带有谐音的歇后语不仅富有幽默感,还能让人在轻松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以下整理了50个带有谐音的歇后语,供您参考和学习:
序号 | 歇后语(前半句) | 谐音解释(后半句) |
1 |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 “清”谐音“青”,“白”谐音“白” |
2 | 麻油拌小菜——个个喜爱 | “个个”谐音“过过” |
3 | 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 “货”谐音“过” |
4 | 咸菜烧豆腐——有盐(言)在先 | “盐”谐音“言” |
5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显”谐音“现” |
6 | 竹篮打水——一场空 | “空”谐音“孔” |
7 | 猫哭老鼠——假慈悲 | “慈”谐音“词” |
8 | 热锅炒辣椒——够呛 | “呛”谐音“强” |
9 |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 “打”谐音“大” |
10 | 眼睛里揉沙子——受不了 | “受”谐音“寿” |
11 | 拉肚子吃黄连——苦到心尖 | “心”谐音“新” |
12 |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 “兵”谐音“宾” |
13 | 猪八戒照镜子——自找麻烦 | “找”谐音“早” |
14 | 芝麻开花——节节高 | “节”谐音“结” |
15 |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 “亡”谐音“忘” |
16 | 白马过隙——转瞬即逝 | “逝”谐音“事” |
17 | 老牛吃草——吞吞吐吐 | “吞”谐音“屯” |
18 | 石头缝里种白菜——难成活 | “成”谐音“诚” |
19 | 老虎屁股——摸不得 | “摸”谐音“莫” |
20 | 井底之蛙——目光短浅 | “浅”谐音“钱” |
21 | 诸葛亮当军师——足智多谋 | “谋”谐音“牟” |
22 |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 “善”谐音“扇” |
23 | 大雁飞——没回头 | “回”谐音“灰” |
24 | 三月的桃花——开得正艳 | “艳”谐音“宴” |
25 | 老和尚的梳子——无用 | “用”谐音“涌” |
26 | 高山上的石头——压不弯 | “弯”谐音“搬” |
27 | 王八看绿豆——对眼了 | “对”谐音“堆” |
28 | 诸葛亮的老婆——丑得可以 | “以”谐音“已” |
29 | 老鼠尾巴——又细又长 | “长”谐音“尝” |
30 | 茶壶嘴——出气不进气 | “气”谐音“器” |
31 | 猫儿叼耗子——拿手好戏 | “好”谐音“号” |
32 | 老母鸡下蛋——个个都爱 | “爱”谐音“碍” |
33 | 木匠的尺子——量人不量己 | “己”谐音“记” |
34 | 老牛拉车——慢吞吞 | “吞”谐音“屯” |
35 | 酸菜炖豆腐——一清二白 | “清”谐音“青” |
36 | 老婆饼——甜丝丝 | “丝”谐音“思” |
37 | 猫儿洗脸——净干好事 | “事”谐音“试” |
38 | 乌龟爬楼梯——步步高 | “步”谐音“不” |
39 | 老鼠啃书本——咬文嚼字 | “咬”谐音“要” |
40 | 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 | “罗”谐音“落” |
41 | 老虎头上——敢动毛 | “动”谐音“栋” |
42 | 老牛吃草——吞吞吐吐 | “吞”谐音“屯” |
43 | 老鸭子叫——嘎嘎地响 | “响”谐音“想” |
44 | 老虎屁股——摸不得 | “摸”谐音“莫” |
45 | 老牛拉车——慢慢来 | “来”谐音“赖” |
46 | 老猫教徒弟——尽是些老一套 | “套”谐音“道” |
47 | 老鼠尾巴——又细又长 | “长”谐音“尝” |
48 | 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 “货”谐音“过” |
49 | 酸菜炖豆腐——一清二白 | “清”谐音“青” |
50 | 猫儿叼耗子——拿手好戏 | “好”谐音“号” |
这些歇后语不仅有趣,还体现了汉语语言的灵活性和丰富性。通过谐音的方式,让原本平淡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也增加了交流的趣味性。希望这份整理能为您带来一些启发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