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手于人是什么意思】“假手于人”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虽则有王,而无民,其能久乎?假手于人。”意思是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完成某件事。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通过他人之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而不是亲自去做。
一、总结说明
“假手于人”指借助他人之力完成某事,常用于描述在某种情况下,自己不直接参与,而是依靠别人来完成任务或达成目标。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带有一定贬义或中性色彩,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假手于人 |
拼音 | jiǎ shǒu yú rén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含义 | 借助他人之力完成某事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依赖他人 |
词性 | 动词性短语(可作谓语) |
近义词 | 借力而为、借他人之手、托人代办 |
反义词 | 亲力亲为、亲自操办、自行处理 |
使用场景 | 适用于工作、生活、历史等场合,表示依赖他人 |
褒贬色彩 | 中性或略带贬义(视语境而定) |
三、使用示例
1. 工作中:
他总是假手于人,不愿亲自处理事务,导致效率低下。
2. 生活中:
我们有时候需要假手于人,比如请邻居帮忙照看孩子。
3. 历史语境:
古代君主常假手于大臣处理政务,以减少自身负担。
四、注意事项
- “假手于人”强调的是“借助他人”,而非完全放弃责任。
- 在现代语境中,适度的“假手于人”是合理的分工合作,但过度依赖可能被视为不负责任。
- 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合适,避免误用。
总之,“假手于人”是一个表达“借助他人之力”的成语,理解其含义和使用场景有助于更好地掌握中文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