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顽不灵是什么意思】“冥顽不灵”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固执、不听劝告、不知变通。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通常用来批评那些对道理或劝告毫无反应的人。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冥顽不灵 | míng wán bù líng | 形容人愚昧无知、顽固不化,不接受劝告或教育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带有贬义 |
二、详细解释
“冥顽不灵”由四个字组成:
- 冥:昏暗、愚昧。
- 顽:顽固、不听话。
- 不灵:不灵敏、不接受教导。
整体意思是:一个人非常愚昧、顽固,即使别人反复劝说,也无法让他明白事理或改变想法。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固执己见、执迷不悟、顽固不化 |
反义词 | 虚心求教、幡然醒悟、知错就改 |
四、使用场景举例
1. 教育领域:老师面对一个屡教不改的学生时,可能会说:“他真是冥顽不灵,根本听不进任何劝告。”
2. 职场环境:上司在批评一个不愿接受建议的员工时,可能会说:“你这种冥顽不灵的态度,迟早会被淘汰。”
3. 日常交流:朋友之间调侃对方固执时,可以说:“你真是冥顽不灵,怎么劝都不听。”
五、总结
“冥顽不灵”是一个带有强烈贬义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思想僵化、不听劝告、拒绝改变的人。在写作或口语中使用时,应注意语气和场合,避免冒犯他人。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素养。
原创内容说明:本文为原创内容,结合了成语的来源、含义、用法及实际例子,以文字加表格的形式呈现,旨在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冥顽不灵”的含义与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