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然大怒的意思】“勃然大怒”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突然非常生气、愤怒的样子。这个成语常用于描写人在受到刺激或遇到不公时的情绪爆发,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勃然大怒 |
拼音 | bó rán dà nù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项王怒,欲斩亚父。”(虽非直接出处,但类似情绪描写常见于古代文献) |
释义 | 形容突然非常愤怒、暴怒的样子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描述人物情绪的激烈变化 |
近义词 | 怒火中烧、暴跳如雷、怒发冲冠 |
反义词 | 心平气和、镇定自若、喜笑颜开 |
二、使用场景与例子
场景 | 举例 |
日常生活 | 他看到自己的车被划伤,勃然大怒,立刻打电话报警。 |
文学作品 | 面对敌人的挑衅,将军勃然大怒,下令全军出击。 |
电影台词 | “你竟敢如此对待我?勃然大怒!”主角怒吼道。 |
三、情感表达特点
“勃然大怒”不仅仅表示愤怒,更强调一种情绪的突然爆发,通常伴随着动作或语言上的强烈反应。它比“生气”更具冲击力,也更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注意事项
- 不宜用于过于轻微的情境,否则显得夸张。
- 在正式场合中使用时需注意语气,避免显得不够稳重。
- 与“怒不可遏”、“怒火冲天”等词有相似之处,但“勃然大怒”更强调“突然”的情绪变化。
五、总结
“勃然大怒”是汉语中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描述人突然情绪激动、愤怒至极的状态。它在文学、影视、日常交流中都广泛应用,能够有效传达人物的情绪波动。了解其含义及使用方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