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而好古出处于哪里】“信而好古”这一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古代文化、传统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对其怀有坚定的信任。那么,“信而好古”究竟出自何处?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梳理与总结。
一、出处考证
“信而好古”最早见于《论语·述而》篇。原文如下:
> “子曰:‘吾与点也!’”
>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子曰:‘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其中,“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是孔子的自述,意思是:“我(孔子)相信并爱好古代的礼制和文化,私下里把自己比作老彭。”这里的“老彭”是传说中的一位贤人,据说他善于传承古代礼仪。
因此,“信而好古”一词的出处应为《论语·述而》篇。
二、词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信 | 相信、信任 |
而 | 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
好 | 喜爱、喜好 |
古 | 古代、古人的思想或制度 |
整体含义为:相信并喜爱古代的事物、文化或制度。
三、引申意义与使用场景
“信而好古”在现代多用于描述那些重视传统文化、崇尚古风的人或行为。例如:
- 文化研究者:他们注重历史文献的保存与研究。
- 书法家:喜欢临摹古代名家作品,追求传统书法艺术。
- 学术研究者:重视古代哲学、思想的研究与传承。
四、相关经典引用对比
出处 | 内容 | 意义 |
《论语·述而》 | “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 孔子表达自己对古代文化的认同与推崇 |
《论语·学而》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强调从旧知识中获得新理解 |
《礼记·大学》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强调道德修养与传统价值 |
五、总结
“信而好古”一词源自《论语·述而》,是孔子对自己学习态度的一种描述。它不仅体现了孔子对古代文化的尊重与热爱,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中重视传统、继承文明的精神。
在今天,这一词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不应忽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传承。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论语·述而》 |
原文 | “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
含义 | 相信并喜爱古代文化 |
使用场景 | 文化研究、传统艺术、学术领域等 |
现代意义 | 提醒人们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信而好古”不仅是古人的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在当今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去理解和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