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氧器的工作原理】在热力系统中,除氧器是一种关键设备,主要用于去除给水中的溶解氧及其他气体,以防止锅炉和管道系统的腐蚀。其工作原理基于物理和化学方法的结合,确保给水在进入锅炉前达到所需的水质标准。
一、除氧器的基本功能
除氧器的主要作用是:
- 去除给水中的氧气和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等);
- 提高给水温度,为后续锅炉运行提供预热;
- 稳定系统压力,提高整体热效率。
二、除氧器的工作原理总结
除氧器通过加热和蒸汽喷射的方式,使水中的气体逸出并被排出系统。其核心原理是利用亨利定律: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在高温下,水中的氧气更容易析出。
具体流程如下:
1. 进水阶段:给水从除氧器底部进入。
2. 加热阶段:蒸汽从顶部或中部进入,与给水混合,提高水温。
3. 气体析出:随着水温升高,溶解在水中的氧气逐渐逸出。
4. 气体排出:逸出的气体通过排气阀排出系统。
5. 排水阶段:处理后的水从除氧器顶部流出,进入锅炉。
三、除氧器类型及特点对比
类型 | 工作原理 | 优点 | 缺点 |
真空式除氧器 | 利用真空降低水的沸点,使气体更容易析出 | 能耗低,适合低压系统 | 适用于小型系统,处理能力有限 |
热力式除氧器 | 通过蒸汽加热使水沸腾,加速气体析出 | 处理能力强,效率高 | 需要较高蒸汽压力,能耗较大 |
化学除氧器 | 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如联氨)与氧气反应 | 可补充热力除氧不足 | 需定期加药,存在化学残留风险 |
四、结语
除氧器在电厂和工业锅炉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合理选择和操作,可以有效提升系统安全性与经济性。了解其工作原理和不同类型的优缺点,有助于在实际应用中做出更科学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