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国语》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记述了周朝至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勾践灭吴》是《国语·越语》中的一篇重要篇章,讲述了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忍辱负重,最终成功复国并灭吴的故事。
一、文章总结
《勾践灭吴》主要讲述了越王勾践在与吴国的战争中战败后,如何通过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实现复仇的过程。文中体现了勾践的坚韧不拔和深谋远虑,也展现了吴王夫差的骄傲轻敌与短视。整个故事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人物的心理变化,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教育意义。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越王勾践,其先大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 | 越王勾践,是大禹的后代,是夏朝帝王少康的庶子。 |
会稽之耻,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 遭受会稽之耻后,经过十年的积蓄力量,十年的教育训练。 |
夫椒之战,越军大败,勾践乃以甲兵五千人,栖于会稽。 | 夫椒之战中,越军大败,勾践带领五千士兵退守会稽山。 |
勾践既得归,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起皆尝之。 | 勾践回国后,亲自劳作,把苦胆放在座位旁,坐或起都尝一尝。 |
三年不治,民不与我战。 | 三年没有发动战争,百姓也不愿与我作战。 |
于是,勾践乃使范蠡、文种,以美女、珠玉、金帛,献于吴王。 | 于是,勾践派范蠡、文种带着美女、珠宝、金银等礼物献给吴王。 |
吴王夫差大悦,遂释越王。 | 吴王夫差非常高兴,于是释放了越王勾践。 |
勾践归国,修德政,厚养士卒,选良马,练兵卒,十年而后伐吴。 | 勾践回国后,整顿内政,优待将士,挑选良马,训练士兵,十年后出兵伐吴。 |
吴王夫差闻之,率师迎之,战于笠泽。 | 吴王夫差得知后,率军迎战,在笠泽发生大战。 |
越军大败吴师,遂灭吴。 | 越军大败吴军,最终灭亡了吴国。 |
三、内容分析
《勾践灭吴》不仅是一段历史记载,更是一部关于忍耐、智慧与奋斗的励志故事。勾践从失败中崛起,靠的是坚定的意志和长远的战略眼光。他深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因此注重民生、培养人才、积蓄力量,最终实现了“以弱胜强”的奇迹。
同时,文章也揭示了吴王夫差的刚愎自用和缺乏远见,成为其失败的重要原因。这种对比增强了故事的教育意义,提醒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应保持冷静、坚持信念,并不断努力提升自己。
四、结语
《国语·勾践灭吴》作为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的经典之作,不仅记录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传递了深刻的做人道理。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强者,不是一时的胜利者,而是能在逆境中坚持不懈、最终实现自我超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