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立的意思是什么】“兀立”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描写物体或人物的形态和姿态。它通常用来形容高耸、挺拔、独立不群的样子。在文学作品中,“兀立”常被用来描绘山峰、岩石、树木等自然景物,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坚定、独立或孤傲的精神状态。
以下是对“兀立”的详细解释与用法总结: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兀立 |
拼音 | wù lì |
词性 | 动词 / 形容词 |
基本意思 | 高耸而孤立地站立;形容人或物挺拔、独立不群 |
近义词 | 矗立、挺立、屹立、孤立 |
反义词 | 倒伏、倒塌、依附、依偎 |
用法举例 | 山峰兀立于云海之上;他兀立在风雨中,毫不动摇 |
二、常见用法解析
1. 自然景观中使用
- 例句:山顶上有一块巨石兀立,仿佛守护着整座山峰。
- 说明:“兀立”在这里强调石头的高耸与独立,给人一种庄严、静谧的感觉。
2. 人物形象中使用
- 例句:他独自一人兀立在街头,眼神坚定,不为外界所动。
- 说明:此处“兀立”不仅描述了身体的站立姿势,还暗示了人物内心的坚定与独立。
3. 比喻意义中使用
- 例句:在这场风波中,他始终兀立不倒,成为众人信赖的支柱。
- 说明:这里“兀立”带有比喻色彩,象征着坚强、不屈的精神。
三、词语来源与文化背景
“兀立”一词最早见于古代诗词,如唐代诗人杜甫、白居易等的作品中都有使用。其字面意义是“突兀地站立”,后逐渐演变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表达方式,常用于表现自然之美或人格力量。
在传统文化中,“兀立”也常与“孤傲”、“坚毅”等精神品质相联系,体现出一种独立不群、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四、总结
“兀立”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既可以形容自然景物的高耸独立,也可以用来表达人物的坚定意志和独立精神。它的使用范围广泛,语言风格多样,适用于文学、写作、日常表达等多个场景。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兀立 |
含义 | 高耸、独立、挺拔 |
词性 | 动词/形容词 |
用法 | 描写景物、人物、比喻精神 |
文化意义 | 象征坚定、独立、孤傲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兀立”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描述,更是一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思想,是汉语中一个值得深入理解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