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髓知味什么意思】“食髓知味”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指吃了一点骨头里的骨髓,就尝到了味道,后来引申为一旦尝到了甜头或好处,就会想要更多,甚至无法自拔。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贪图享乐、不知满足的心理状态。
“食髓知味”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句为:“食髓知味,甘而不能已。”意思是:吃了骨髓之后,觉得味道很好,便停不下来。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人在得到某种好处或享受后,会更加渴望继续获得,形成一种“越陷越深”的状态。
该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贪图享乐、缺乏自制力的人,也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的欲望和心理变化。
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食髓知味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原意 | 吃了骨髓后觉得味道好,停不下来 |
引申义 | 指人一旦尝到甜头,就会贪图更多,难以自拔 |
使用场景 | 批评贪图享乐、不知满足的人;文学作品中描写欲望 |
近义词 | 得寸进尺、欲壑难填、贪得无厌 |
反义词 | 知足常乐、安分守己、自控自律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心理状态或行为动机 |
通过了解“食髓知味”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提醒我们在面对诱惑时保持清醒与自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