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未成年人】在法律和社会生活中,“未成年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尤其在涉及儿童权益、教育、监护和法律责任等方面。了解“未成年人”的定义和相关法律规定,有助于更好地保护他们的权益,并明确成年人在其中的责任。
一、
根据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这一年龄界限是法律上界定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重要标准。未成年人在法律上享有特殊的保护,其行为能力和权利受到一定限制,需要由法定代理人(如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代为行使部分权利或承担相应责任。
此外,未成年人在教育、医疗、劳动等方面也受到特殊规定。例如,禁止雇佣童工,义务教育阶段必须接受学校教育等。这些规定旨在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合法权益。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法律定义 | 未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 |
|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规定 |
| 民事行为能力 | 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需法定代理人代为实施法律行为 |
| 教育权 | 必须接受义务教育(6-15岁),不得辍学 |
| 劳动权 | 禁止使用童工,禁止从事危险性工作 |
| 监护制度 | 由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
| 法律保护 | 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保护 |
| 责任承担 | 未成年人造成他人损害时,由其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
三、结语
“未成年人”不仅是法律上的一个年龄划分,更承载着社会对下一代成长的期待与责任。通过法律保护和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才能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了解并尊重未成年人的权利,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