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验问答 >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解释及出处

2025-07-09 08:54:16

问题描述: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解释及出处,这个怎么解决啊?快急疯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9 08:54:16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解释及出处】“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是一句常用于描述初春时节天气变化无常、寒冷与温暖交替出现的成语。它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气候的特点,也常被用来比喻人生或社会环境中的不确定性与波动。

一、词语解释

词语 含义
春寒 指春天初期的寒冷天气,虽已入春,但气温尚未回升,仍带有冬日的寒意。
料峭 形容微寒、清冷的感觉,多用于形容风或空气的凉意。
乍暖还寒 表示天气刚刚变暖,又突然变冷,反复无常,形容气候变化不稳定。

整体来看,“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形容的是初春时节气温起伏不定、寒热交替的现象,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对季节变化的细腻感受。

二、词语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虽然原词中并未直接使用“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但其中“半夜凉初透”等描写,正是这种“乍暖还寒”意境的体现。

后来,这一表达逐渐被广泛引用,尤其是在描写春天气候特点时,成为文人墨客常用的意象。

三、常见用法

- 文学描写:如诗词、散文中常用以渲染初春氛围。

- 日常表达:人们在春季出门时,常会说“今天真是春寒料峭,乍暖还寒”。

- 心理比喻:有时也用来形容人在情感或事业上的不稳定状态。

四、总结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不仅是对初春气候的真实写照,更是一种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它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细腻情感,同时也为现代人提供了理解季节更替与生活节奏的一种文化视角。

项目 内容
词语含义 描述初春时节气温反复、寒冷与温暖交替的现象
出处 李清照《醉花阴》等古典诗词中有所体现
常见用法 文学描写、日常语言、心理比喻
文化意义 反映古人对自然的感知与情感寄托

通过了解这句成语的含义与出处,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其语言美感,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准确地运用它,增添语言的生动性与文化深度。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