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阑珊是指灯火什么】一、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句词描绘的是在热闹的元宵夜,主人公在人群中突然回头,发现心上人正站在灯火稀疏的地方。其中,“阑珊”一词是关键,它用来形容灯火的状态。
“阑珊”本意为“衰落、暗淡”,常用于描述灯火逐渐熄灭、光线变弱的情景。在该词中,“灯火阑珊”指的是灯火稀疏、微弱,甚至快要熄灭的状态,营造出一种幽静、朦胧的氛围,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在诗句中的意思 | 表达的情感 |
蓦然回首 | 突然回头 | 主人公在人群中猛然回头 | 表现出一种意外的发现和情感的波动 |
那人 | 指心上人 | 暗示主人公寻找的对象 | 表达思念、渴望与执着 |
灯火 | 灯光 | 元宵节时的照明设施 | 营造节日氛围,象征热闹与温暖 |
阑珊 | 衰落、暗淡 | 灯火稀疏、微弱 | 增添诗意与意境,表现环境的宁静与孤独 |
三、补充说明
“阑珊”在古诗词中常用于描写灯光、情绪或景象的衰退状态。如“灯火阑珊”不仅指灯光明亮程度的减弱,还可能隐含着时间的流逝、情感的淡化等多重含义。在辛弃疾的词中,这种“阑珊”的灯火反而衬托出人物的孤独与深情,使整首词更具画面感和情感深度。
因此,“阑珊”并非直接指“灯火”,而是指灯火的“暗淡、稀疏”,是一种文学性的表达方式,用以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四、结语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所以广为流传,不仅因为其优美的语言,更因为它所传达的那份在喧嚣中寻找真情的执着与浪漫。而“阑珊”一词,则是这句词中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赋予了整首词深远的意境与情感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