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勤学原文及翻译】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在文学创作上也成就斐然。他的《欧阳修勤学》一文,讲述了自己年少时勤奋学习的经历,展现了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对后人的深刻影响。
一、原文
>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母郑氏,尝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益贫,饭不给。母为鬻衣市书。又尝夜读书,必谨闭门窗,恐其声之闻于外也。或问:“何苦如此?”曰:“吾志在求学,非为功名。”遂终身不废。
二、翻译
欧阳修四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家里贫穷没有钱财。母亲郑氏曾经用芦苇杆在地上写字,教他识字。他经常背诵古人的文章。等到他稍微长大一些,家里更加贫困,连饭都吃不饱。母亲只好卖掉自己的衣服去买书。他常常在夜里读书,总是小心地关好门窗,怕声音传到外面去。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这么辛苦?”他说:“我的志向是求学,不是为了功名。”于是他一生都没有放弃学习。
三、总结与分析
欧阳修自幼家境贫寒,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学习,反而更加努力。他的母亲用最朴素的方式教导他识字,而他自己则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读书。这种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欧阳修(北宋) |
文体 | 古文 |
主题 | 勤奋学习、志向坚定 |
背景 | 幼年丧父,家境贫寒 |
学习方式 | 母亲教字、夜读、买书 |
精神 | 不畏艰难、立志求学 |
影响 | 鼓励后人珍惜学习机会 |
四、启示
欧阳修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虽然艰苦,但只要心中有志,就能克服一切困难。他的勤奋和坚持,不仅成就了自己,也为后世树立了榜样。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保持一颗求知若渴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