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全诗诗意】“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观书有感》。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寓意读书学习要不断汲取新知识,才能保持思想的清澈与活力。
一、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作者: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被尊为“理学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在儒家经典注释方面贡献巨大。
作品:《观书有感》是朱熹的一组诗作,共两首,以“半亩方塘一鉴开”起笔,借景抒情,表达对知识、思想更新的思考。
二、全诗原文及翻译
原诗:
> 半亩方塘一鉴开,
> 天光云影共徘徊。
> 问渠那得清如许?
> 为有源头活水来。
白话翻译:
半亩大的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明亮,
天上的光影在其中轻轻摇曳。
这池塘为什么如此清澈呢?
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从源头流来。
三、诗意解析
内容 | 解析 |
“半亩方塘一鉴开” | 描写一个安静的池塘,像一面镜子,象征心灵或知识的纯净。 |
“天光云影共徘徊” | 天空的光影在水中浮动,比喻思想在交流中活跃、流动。 |
“问渠那得清如许?” | 提出疑问,为何池塘如此清澈?引发读者思考。 |
“为有源头活水来” | 答案在于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比喻知识、思想需要不断更新和补充。 |
四、哲理总结
朱熹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学习和思想更新的看法。他认为,只有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经验,才能保持思想的清晰和活力。这种思想不仅适用于读书求知,也适用于人生的方方面面。
五、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诗句出处 | 《观书有感》其一 |
作者 | 朱熹 |
主题 | 学习与思想更新的重要性 |
比喻手法 | 以“活水”比喻新知识,以“池塘”比喻心灵或思想 |
核心观点 | 思想需不断更新,方能保持清澈与活力 |
现代启示 | 鼓励持续学习、开放思维、追求进步 |
六、结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揭示。它提醒我们,在知识和思想的道路上,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让心灵始终保持清澈与明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