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狼居胥解释】“封狼居胥”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的成语,最早见于《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它不仅是一个历史事件的描述,更是一种象征胜利与功业的标志。以下是对“封狼居胥”的详细解释。
一、
“封狼居胥”出自汉代霍去病北击匈奴的战役。霍去病在击败匈奴后,于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举行封禅仪式,以示对天地的敬意,并宣告军事胜利。这一行为后来成为后世文人表达功成名就、边疆安定的重要象征。
该词常用于形容将领或国家在边疆取得重大胜利,具有极高的荣誉感和历史意义。其背后不仅有军事上的成功,也包含了文化与政治上的深远影响。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
含义 | 指古代将领在边疆战胜敌人后,在山地举行封禅仪式,象征胜利与功业 |
来源人物 | 霍去病(西汉名将) |
地点 | 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 |
历史背景 | 西汉时期,霍去病率军北伐匈奴,大败敌军 |
象征意义 | 表达军事胜利、功勋卓著、边疆安定 |
文学引用 | 多见于诗词、史书,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形容成就辉煌、建功立业 |
文化影响 | 成为中华文化中“英雄主义”与“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 |
三、结语
“封狼居胥”不仅是历史上的一个具体事件,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种精神象征。它代表了古代将士的英勇与忠诚,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外敌时的坚韧与不屈。在今天,这一词语依然被广泛使用,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情感与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