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掳去造句子】在汉语中,“掳”是一个较为常见的动词,意思是“强夺、劫持”,常用于描述被他人强行带走或控制的情况。而“去”则是一个表示动作方向的助词,通常用于句尾,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状态的变化。将“掳”和“去”组合在一起使用时,需要根据语境来判断其语法是否正确。
为了更好地理解“掳去”的用法,以下是对该词语的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其常见搭配与例句。
一、
“掳去”是一个动词短语,通常表示“被强夺、被劫走”的意思,强调的是被动的动作。它一般用于描述人或物被他人强行带走的情景,多见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需要注意的是,“掳去”在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正式或文学性的表达中。
在使用“掳去”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主语通常是受事者,即被掳的人或物。
2. 结构上为“被+掳去”,如“他被掳去了”。
3. “掳去”后通常不接宾语,因为“掳”本身是及物动词,但加上“去”后,形成一种完成态,因此不需要再加宾语。
4. 语义上强调的是动作的完成和结果,而不是过程。
二、表格展示
搭配方式 | 例句 | 解释 |
被+掳去 | 她被掳去了,至今下落不明。 | 表示她被他人强行带走,强调被动和结果。 |
屈辱地掳去 | 敌人将村民屈辱地掳去,强迫他们做苦工。 | 强调掳走的方式和过程中的痛苦。 |
无辜地掳去 | 那些无辜的儿童被敌人无辜地掳去。 | 突出被掳者的无罪状态。 |
从……掳去 | 敌人从村庄里掳去了十几名妇女。 | 表示掳走的地点和对象。 |
无法掳去 | 他奋力挣扎,最终未能被掳去。 | 表示试图掳走但未成功。 |
三、注意事项
- “掳去”虽然可以构成固定搭配,但在日常交流中使用频率较低,建议在写作或正式场合中使用。
- “掳去”与“带走”、“劫走”等词有相似之处,但“掳去”更强调强制性和非法性。
- 在口语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被抢走”、“被带走”等表达方式。
通过以上总结和例句,可以看出“掳去”是一个具有特定语义和使用场景的词语,适合在需要强调被动、强制和非法行为的语境中使用。希望本篇内容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