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救药的成语解释及意思】“不可救药”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这个成语虽然听起来语气比较强烈,但在实际使用中却非常贴切,能够准确表达出一种无可挽回的状态。
一、成语解释
不可救药:
指事情或人已经严重到无法通过任何方法加以挽救或改变。通常用于形容病情、行为、错误、状况等已经发展到极点,无法回头或纠正。
- 出处: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板》:“我心忧伤,惄焉如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莫肯下遗,式遏寇虐。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惟躬是忍。……天之方虐,无然谑谑。老夫灌灌,小子蹻蹻。 匪我言耄,尔言莫违。靡哲靡慧,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后来在《后汉书·王符传》中也有类似用法,表示对社会弊端的无奈。
- 结构:由“不可”和“救药”组成。“不可”表示“不能”,“救药”意为“救治、补救”。合起来就是“无法救治”。
二、成语含义及用法
| 项目 | 内容 |
| 词性 | 形容词 |
| 感情色彩 | 贬义 |
| 适用对象 | 人、事、物 |
| 使用场景 | 描述严重错误、顽固态度、严重疾病等 |
| 近义词 | 无可救药、病入膏肓、死马当活马医(反义) |
| 反义词 | 有药可救、尚可挽救、转危为安 |
三、常见用法举例
1. 形容人:
- 他沉迷网络,已不可救药,家人束手无策。
- 这个孩子从小养成坏习惯,现在已不可救药。
2. 形容事:
- 公司内部腐败严重,已不可救药。
- 战争带来的破坏太大,已不可救药。
3. 形容状态:
- 她的病情已经不可救药,医生也无能为力。
- 他的思想顽固,早已不可救药。
四、总结
“不可救药”是一个表达严重程度的成语,适用于多种语境,尤其是当事情或人已经无法挽回时使用。它强调的是问题的严重性和不可逆性,具有较强的警示意义。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合理使用该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成语 | 不可救药 |
| 解释 | 已严重到无法挽救 |
| 出处 | 《诗经》《后汉书》 |
| 用法 | 形容人、事、物 |
| 情感 | 贬义 |
| 例子 | 他已不可救药,无法挽回 |
通过这样的总结和表格展示,不仅清晰明了,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