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原文翻译及注释】“暮春”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主题,通常描写的是春天即将结束时的景象,带有淡淡的哀愁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下是对“暮春”相关诗文的原文、翻译及注释的总结。
一、原文
《暮春》(作者:杜甫)
> 梅子黄时雨,
> 杨花落尽子规啼。
> 闻道龙标过五溪,
>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风直到夜郎西。
二、翻译
梅子黄时雨:梅子成熟的时候,细雨绵绵。
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飘落,杜鹃鸟在啼叫。
闻道龙标过五溪:听说友人王昌龄被贬到龙标,经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我把忧愁的心寄托给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送到夜郎以西。
三、注释
| 词语 | 解释 |
| 梅子黄时雨 | 梅子成熟季节的雨水,常指春末夏初的连绵细雨。 |
| 杨花 | 柳絮,象征离别与漂泊。 |
| 子规 | 杜鹃鸟,叫声悲切,常用来表达哀思。 |
| 龙标 | 地名,今湖南黔阳一带,是王昌龄被贬之地。 |
| 五溪 | 指沅江上游的五条溪流,泛指偏远之地。 |
| 夜郎 |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国名,地处偏远。 |
四、总结
《暮春》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通过描绘春末时节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关切与思念之情。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情感和浪漫主义情怀。
此外,“暮春”作为诗歌主题,常出现在不同诗人的作品中,如陆游、辛弃疾等,各自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对春天逝去的感伤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五、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诗题 | 暮春 |
| 作者 | 杜甫 |
| 体裁 | 七言绝句 |
| 创作背景 | 表达对友人王昌龄被贬的牵挂 |
| 主旨 | 抒发离愁别绪,寄托思念 |
| 名句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 意象 | 梅子、杨花、子规、明月、夜郎 |
| 情感 | 悲凉、思念、关切 |
如需更多关于“暮春”主题的诗文解析或拓展内容,可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