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记原文及翻译】《墨池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巩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讲述王羲之在墨池练字的故事,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敬仰与对勤奋学习精神的推崇。以下是对《墨池记》原文及其翻译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文章
《墨池记》以“墨池”为线索,讲述了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池边苦练书法,最终成为一代书圣的故事。作者借古喻今,强调了成功离不开勤奋与坚持。文中不仅展现了王羲之的刻苦精神,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书法艺术的重视。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隆然,其下有泉,其上多竹林,曰墨池。 | 临川城的东边,有一块地势高起的地方,下面有泉水,上面有很多竹林,叫做墨池。 |
| 或曰:“王羲之尝书于此。” | 有人说:“王羲之曾经在这里写字。” |
| 池水清而浅,人或取以为砚,久而不枯。 | 池水清澈而浅,有人用来做砚台,长时间也不会干涸。 |
| 或曰:“此非羲之笔迹也。” | 有人说:“这不是王羲之的笔迹。” |
| 然则何以名之? | 那么为什么叫它“墨池”呢? |
| 曰:“盖以其墨色如池也。” | 回答说:“是因为它的墨色像池子一样。” |
| 夫善书者,必先学书,然后能书。 | 善于书法的人,必定先学习书法,然后才能写出好字。 |
| 羲之少时,常游于山林之间,见鱼跃于水,鸟飞于空,遂悟笔法。 | 王羲之年少时,常常在山林间游玩,看到鱼在水中跳跃,鸟在空中飞翔,于是领悟了书法的笔法。 |
| 及长,遂以书名世。 | 等到长大后,他便以书法闻名于世。 |
| 盖其志专而学精,故能成其名。 | 他因为专心致志,学问精湛,所以能够成就名声。 |
三、总结
《墨池记》虽篇幅不长,但立意深远。通过墨池这一具体意象,作者传达了“勤学苦练方能成才”的道理。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出曾巩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同时,文中对王羲之的赞美,也反映了古人对书法艺术的高度尊重与追求。
结语:
《墨池记》不仅是对一位书法大师的追忆,更是一篇激励后人的励志之作。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往往源于日复一日的努力与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