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不苟的苟意思】“一丝不苟”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做事非常认真细致,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这个成语中的“苟”字是关键,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准确掌握整个成语的意思。
一、
“一丝不苟”出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卷四·张鸿渐》:“其人之贤者,虽有一丝一毫之善,亦必不苟。”这里的“苟”意思是“随便、马虎”。整句成语的意思是:连最细小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做事极其认真、严谨。
在现代汉语中,“一丝不苟”多用于赞扬一个人工作态度认真、细致,不放过任何细节。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一丝不苟 |
出处 | 《聊斋志异·张鸿渐》 |
读音 | yī sī bù gǒu |
字义解析 | - 一:极小的数量 - 丝:极细的线,比喻极小的部分 - 不:不 - 苟:随便、马虎 |
成语释义 | 形容做事非常认真细致,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表扬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人 |
近义词 | 一丝不差、精益求精、慎之又慎 |
反义词 | 马马虎虎、粗心大意、敷衍了事 |
三、拓展说明
“苟”在古汉语中有多种含义,如“草率”、“随便”、“轻慢”等。在“一丝不苟”中,“苟”特指“马虎、随便”,与“不”搭配使用,形成否定结构,强调对细节的重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某人“一丝不苟”,往往是在肯定他的责任心和专业精神。例如,在科研、写作、设计等领域,这种态度尤为重要。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丝不苟”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工作态度和生活理念。理解其中“苟”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这个成语,并在生活中践行细致严谨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