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未晚释义】“桑榆未晚”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原意是指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比喻时间虽已晚,但仍有希望和机会。后人常用来形容人在晚年仍有机会实现理想或弥补遗憾。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桑榆未晚 |
出处 | 《滕王阁序》(王勃) |
原意 | 太阳落山之后,仍然有光明;比喻时间虽晚,仍有希望。 |
现代用法 | 鼓励人们不要因年岁已高而放弃追求目标。 |
同义表达 |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
反义表达 | 为时已晚、悔之晚矣 |
二、成语含义详解
“桑榆”本指日落时的余晖,象征傍晚或晚年。“未晚”则表示还未太迟。整句成语传达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即使已经错过了某些时机,只要努力,依然可以有所作为。
在现实生活中,“桑榆未晚”常用于鼓励那些年纪较大但仍想追求梦想的人,比如退休后创业、学习新技能、完成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愿望等。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鼓励他人 | “你虽然年纪大了,但桑榆未晚,完全可以重新开始。” |
自我激励 | “虽然我起步晚,但相信桑榆未晚,未来仍有无限可能。” |
文学作品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桑榆未晚,何惧风霜。” |
四、文化意义
“桑榆未晚”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它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醒人们不要被年龄所束缚,要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珍惜每一个可以努力的机会。
五、结语
“桑榆未晚”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鼓励人们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不轻言放弃。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路,就永远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