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遥在望出处于哪里】“遥遥在望”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目标或希望距离不远,似乎可以很快实现。很多人对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清楚,本文将从来源、含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成语“遥遥在望”的出处
“遥遥在望”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其势若积薪,而人莫之知也;及其发也,虽欲止之,不可得矣。然其势已成,非一日之功,亦非一朝之变,其势之重,如山之高,如海之深,其事之远,如天之远,如地之广,故曰‘遥遥在望’。”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该成语更常见于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中,例如《秋兴八首》中有“遥遥在望,步步为营”之类的表达,但并非原句。
因此,“遥遥在望”虽然在古籍中有所体现,但作为现代常用的成语,其确切出处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和模糊性。
二、成语含义与用法
“遥遥在望”意思是目标或希望虽然遥远,但已经可以看见,表示接近成功或实现的可能性较大。常用于鼓励他人或自我激励,强调努力之后成果即将出现。
- 近义词:指日可待、为期不远、触手可及
- 反义词:遥不可及、望尘莫及、相去甚远
三、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遥遥在望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部分学者认为可能源自唐诗) |
含义 | 目标或希望虽远,但已可见,表示接近实现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目标、理想、计划等接近达成的状态 |
近义词 | 指日可待、为期不远、触手可及 |
反义词 | 遥不可及、望尘莫及、相去甚远 |
常见语境 | 鼓励、展望未来、描述进展 |
注意事项 | 不宜用于完全无法实现的目标,否则会显得不切实际 |
四、结语
“遥遥在望”虽然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成语,但其出处并不明确,且在不同文献中的使用方式略有差异。了解它的来源和含义,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加准确地运用这一表达。无论是面对挑战还是展望未来,只要方向正确,努力不懈,“遥遥在望”的目标终将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