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不胜寒释义】“高处不胜寒”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句为:“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高处不胜寒”是后人对“转朱阁,低绮户”的引申理解,意指身处高位或处于某种特殊境地时,往往感到孤独、寒冷,难以承受。
这一成语常被用来比喻人在取得一定成就或地位后,反而面临更多的压力、孤独和挑战。它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高处不胜寒”原本是苏轼词中描绘月光流转的意境,后来被引申为一种人生状态。它揭示了一个普遍的道理:当一个人站在更高的位置上,虽然可能拥有更多的资源和关注,但也可能失去原有的温暖与支持,从而感受到孤独与冷落。这种“寒”并非物理上的寒冷,而是心理上的孤寂和精神上的压力。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原文 | “高处不胜寒” |
字面意思 | 高处难以承受寒冷 |
引申含义 | 处于高位或特殊位置的人,容易感到孤独、压力大 |
用法 | 比喻成功后的孤独感、权力带来的负担 |
哲理 | 成功与孤独并存,高处未必安逸 |
文化意义 | 反映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进退之间”的思考 |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高处不胜寒”这一成语的内涵与现实意义。它不仅是一种文学表达,更是对人生经验的一种深刻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