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桑榆非晚什么意思】“桑榆非晚”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表达即使到了晚年或事情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延误,仍然有机会弥补、努力或实现目标。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极的人生意义。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桑榆 | 原指桑树和榆树,后引申为日落之处,比喻晚年或事情的后期阶段。 |
非晚 | 并不晚,表示仍有时间或机会。 |
整体含义 | 即使到了晚年或事情的后期,也不算太晚,仍有机会努力和改变。 |
二、出处与来源
“桑榆非晚”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意思是虽然早年的时光已经过去,但晚年的时光还不算晚,仍有作为的空间。
三、用法与语境
使用场景 | 示例 |
鼓励他人不要放弃 | “虽然你年纪大了,但桑榆非晚,依然可以追求梦想。” |
自我激励 | “人生总有遗憾,但桑榆非晚,我还可以重新开始。” |
描述人生转折点 | “他年轻时犯过错误,但后来幡然醒悟,桑榆非晚,最终功成名就。”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亡羊补牢、知错能改、老当益壮 |
反义词 | 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悔之晚矣 |
五、总结
“桑榆非晚”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强调即使在人生中后期,也不应轻言放弃。它鼓励人们珍惜当下,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一成语不仅富有哲理,也常被用于激励人心,在文学、教育、日常交流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结语:
“桑榆非晚”不仅是对时间的一种理解,更是对人生的一种态度。无论处于哪个阶段,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路,就不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