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怙恶不悛的意思】“怙恶不悛”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明知自己犯了错误,却依然坚持不改,继续作恶。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多用于批评那些顽固不化、不知悔改的人。
一、成语解析
- 出处:出自《左传·隐公六年》:“怙恶不悛,不可链也。”
- 字面意思:
- 怙(hù):依靠、凭借。
- 恶:罪恶、坏事。
- 不悛(quān):不悔改、不改正。
- 整体含义:指人依仗自己的罪恶而不肯悔改。
二、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说明 |
近义词 | 罪大恶极 | 犯罪极其严重 |
执迷不悟 | 坚持错误,不觉悟 | |
反义词 | 改过自新 | 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
悔过自新 | 后悔并改正错误 |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句子 |
批评他人不悔改 | 他屡教不改,真是怙恶不悛。 |
描述犯罪分子 | 那个歹徒怙恶不悛,最终被法律严惩。 |
文学或历史叙述 | 历史上不乏怙恶不悛的奸臣,终遭清算。 |
四、常见误用
- 误用1:将“怙恶不悛”用于中性或褒义语境。
- 错误示例:他虽然有缺点,但并不是怙恶不悛。
- 正确表达:他虽然有缺点,但愿意改正。
- 误用2:混淆“怙恶不悛”与“执迷不悟”。
- “怙恶不悛”强调的是“做恶”且“不悔”,而“执迷不悟”更侧重于“思想上的执着”。
五、总结
“怙恶不悛”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批判意味的成语,适用于描述那些明知错误却仍不悔改的人。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应根据具体语境准确使用,避免误用或滥用。
项目 | 内容概要 |
成语含义 | 依仗罪恶而不悔改 |
出处 | 《左传·隐公六年》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文学、历史等场合 |
近义词 | 罪大恶极、执迷不悟 |
反义词 | 改过自新、悔过自新 |
注意事项 | 不宜用于中性或褒义语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