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聊赖的下一句是什么】“百无聊赖”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世说新语·任诞》,原句为:“百无聊赖,遂不得以自遣。”意思是形容人感到非常无聊、无事可做,内心空虚、无所寄托的状态。在现代汉语中,“百无聊赖”常用来描述一种情绪低落、精神空虚、没有事情可做的状态。
那么,“百无聊赖”的下一句到底是什么?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并用表格形式展示相关信息。
一、原文出处与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出处 | 《世说新语·任诞》 |
原文句子 | “百无聊赖,遂不得以自遣。” |
意思 | 形容极度无聊、无事可做、精神空虚的状态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描述情绪低落、缺乏兴趣或动力 |
二、常见误传与混淆
很多人误以为“百无聊赖”的下一句是“寂寞难耐”或者“心灰意冷”,但这些并不是出自经典文献。实际上,该成语并没有固定的“下一句”,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表达方式。
误传说法 | 是否正确 | 说明 |
寂寞难耐 | ❌ | 非原文,属现代延伸用法 |
心灰意冷 | ❌ | 属另一种情绪表达,非“百无聊赖”的后续 |
百无聊赖,遂不得以自遣 | ✅ | 正确出处,来自《世说新语》 |
三、使用场景与搭配
“百无聊赖”常用于文学作品或日常表达中,尤其是在描写人物心理状态时较为常见。
场景 | 示例句子 |
文学作品 | 他百无聊赖地坐在窗前,望着窗外发呆。 |
日常口语 | 这几天工作太闲了,我真是百无聊赖。 |
心理描写 | 在孤独的夜晚,她感到百无聊赖,无法入眠。 |
四、总结
“百无聊赖”是一个源自古籍的成语,表示一种精神空虚、无事可做的状态。其原文是“百无聊赖,遂不得以自遣”,并非有固定的下一句。在现代使用中,它更多作为独立表达使用,而非延续性的句子。
总结要点 | 内容 |
出处 | 《世说新语·任诞》 |
原文 | “百无聊赖,遂不得以自遣” |
含义 | 极度无聊、无事可做 |
是否有下一句 | 无固定下一句,为独立表达 |
现代用法 | 描述情绪低落、精神空虚 |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古文出处,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