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修边幅的成语解释】“不修边幅”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穿着打扮、仪容仪表上不讲究、不注意修饰。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那些性格洒脱、不拘小节的人,有时也带有轻微贬义,表示对个人形象不够重视。
成语详解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不修边幅 |
拼音 | bù xiū biān fú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太后曰:‘吾为天下母,而身服大练,食不重肉。今汝等……’”后来引申为“不修边幅”。 |
字面意思 | “边幅”原指衣服的边缘,引申为仪表、外表。不修边幅即不注意衣着打扮。 |
引申含义 | 形容人不拘小节,不讲究外表修饰,性格洒脱或随意。 |
感情色彩 | 中性偏褒或略带贬义,视语境而定。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外在形象或性格特点,常作谓语、定语。 |
近义词 | 不拘小节、随随便便、不修边幅 |
反义词 | 注重仪表、讲究整洁、衣冠楚楚 |
使用示例
1. 他虽然不修边幅,但才华横溢,深受学生喜爱。
2. 这位科学家整天穿着旧衣服,不修边幅,却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3. 老师批评他上课不修边幅,影响了课堂形象。
总结
“不修边幅”是一个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外貌或行为上不注重细节。它既可以是褒义,强调个性自由,也可以是贬义,指出缺乏自律。在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误解其含义。了解成语的来源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在日常表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