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是什么意思】“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的经典谚语,常用于劝诫人们要敬畏自然、遵守道德,不要因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招致灾祸。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是因为天灾或自然原因造成的不幸,是可以被原谅的;但如果是因为自己犯下的错误或恶行导致的灾难,则是无法逃脱惩罚的。
以下是对这句话的详细解析和总结:
一、句子来源与背景
这句话最早可以追溯到《尚书·大禹谟》中的一句话:“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意思是:天降灾祸还可以躲避,但自己造成的罪孽却无法逃避。后来演变为更通俗的表达:“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二、逐字解释
字词 | 含义 |
天作孽 | 指自然灾难、天灾等非人为因素造成的祸患 |
犹可恕 | 还可以被原谅、宽恕 |
自作孽 | 自己造成的罪过、恶行 |
不可活 | 无法生存、无法逃脱后果 |
三、整体含义总结
内容 | 解释 |
主旨 | 强调人应自省、自律,避免因自身行为招致灾祸 |
哲理 | 人若因外力受灾,尚有转机;若因自身过错遭难,则无路可退 |
应用 | 常用于劝诫、批评、教育场合,强调责任与后果 |
四、现实意义与应用
1. 个人修养
提醒人们要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避免因一时冲动或贪婪而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情。
2. 社会道德
在社会中,这种观念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风气,鼓励人们遵纪守法、行善积德。
3. 历史教训
历史上许多失败的政权或人物,往往是因为自身的决策失误或道德败坏而走向灭亡,印证了“自作孽不可活”的道理。
五、相关名言对比
名言 | 出处 | 含义 |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 《尚书·大禹谟》 | 天灾可避,人祸难逃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论语》 | 要有长远眼光,防患于未然 |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 中国民间俗语 | 善行带来福报,恶行招致灾祸 |
六、结语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不仅是一句警世之言,更是中华文化中对人性、道德和命运深刻思考的体现。它提醒我们:面对困境时,应保持冷静与理智;面对选择时,更要坚守良知与底线,以免因一时之误而付出沉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