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的册的意思】在商代甲骨文中,“册”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文字,其形体和含义与后世汉字有较大的关联。通过对甲骨文的解读,可以发现“册”字不仅具有本义,还可能承载着一定的文化象征意义。
一、
“册”在甲骨文中主要表示“竹简”或“书卷”,是古代记录文字的重要载体。从字形上看,“册”字由“竹”和“又”组成,意指用手指拿着竹片书写,因此“册”最初应是指用于书写的竹简或木简。随着文字的发展,“册”逐渐引申为“书籍”、“文献”或“记载”。
在甲骨文中,“册”常出现在祭祀、占卜等重要场合,表明其与历史、礼仪、政治密切相关。此外,“册命”一词也常见于甲骨文,表示君主对臣子的封赏或任命,进一步说明“册”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字形结构 | 由“竹”和“又”组成,表示手持竹简书写 |
| 本义 | 竹简、书卷,古代书写材料 |
| 引申义 | 书籍、文献、记载、册命(封赏、任命) |
| 使用场景 | 常见于祭祀、占卜、政治活动中 |
| 文化意义 | 表示权威、历史、礼仪、权力 |
| 与其他字关系 | 与“典”“书”“籍”等字意义相近 |
| 甲骨文中的出现频率 | 中等偏高,多用于记载重要事件 |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册”在甲骨文中不仅是书写工具的象征,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商代社会对文字、历史和权力的认知方式,也为后世汉字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了解“册”的本义与引申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甲骨文所反映的古代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