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舍本逐末意思】“舍本逐末”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做事时忽略了主要问题或根本原因,反而去追求次要的、表面的东西。这个成语出自《汉书·董仲舒传》,原意是放弃根本,追求枝节,后来被广泛用来批评那些本末倒置的行为。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舍 | 放弃、丢弃 |
本 | 根本、主要部分 |
逐 | 追求、追逐 |
末 | 次要的、表面的部分 |
整体含义:
放弃根本,去追求细枝末节,比喻做事不抓重点,只注重表面现象。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 《汉书·董仲舒传》:“夫儒者,以道为本,以德为末。”
- 用法: 多用于批评人做事不务正业、本末倒置。
- 例句:
- 他整天忙于琐事,却忽略了公司发展的根本问题,真是舍本逐末。
- 在学习上,如果不注重基础知识,只一味追求技巧,那就是舍本逐末。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本末倒置、舍本求末、舍近求远 |
反义词 | 抓纲举目、返本归源、循序渐进 |
四、使用场景
场景 | 应用示例 |
工作管理 | 领导只关注员工的外表表现,忽视了实际工作能力,属于舍本逐末。 |
学习教育 | 学生只背诵答案,不理解原理,就是典型的舍本逐末。 |
日常生活 | 做饭时只注重摆盘美观,忽略食物味道,也是舍本逐末的表现。 |
五、总结
“舍本逐末”是一个具有深刻哲理意义的成语,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抓住关键,不要被表象迷惑。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应该注重根本,避免因小失大。掌握这个成语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理性地看待事物,做出更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