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常问答 >

什么是被动句

2025-09-03 18:32:33

问题描述:

什么是被动句,卡了三天了,求给个解决办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3 18:32:33

什么是被动句】在汉语语法中,被动句是一种特殊的句式结构,用来表示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执行者。与主动句不同,被动句的重点在于“谁被做了什么”,而不是“谁做了什么”。这种句式在书面语和口语中都广泛应用,尤其在表达客观事实、强调结果或避免提及施动者时更为常见。

一、被动句的定义

被动句是指句子中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而动作的执行者(即“施事”)通常不出现或出现在介词结构中。常见的被动标志词包括“被”、“受”、“遭”、“挨”、“给”等。

二、被动句的构成方式

构成方式 示例 说明
使用“被”字 他被老师批评了。 “被”是被动句中最常见的标志词,表示动作的承受者。
使用“受”字 他受了伤。 多用于书面语,语气较为正式。
使用“遭”字 她遭到了误解。 强调受到负面对待。
使用“挨”字 他挨了一顿骂。 口语化较强,常用于日常交流。
使用“给”字 这本书给弄丢了。 表示动作的承受者,多用于口语。
省略“被”字 书被拿走了。 在某些情况下,“被”字可以省略,但语义不变。

三、被动句的特点

1. 强调承受者:被动句的重点在于“谁被做了什么”,而非“谁做了什么”。

2. 避免提及施动者:有时为了隐去施动者身份或出于礼貌,会使用被动句。

3. 语言简洁自然:在某些语境下,被动句比主动句更简洁、自然。

四、被动句与主动句的对比

项目 主动句 被动句
结构 主语 + 动词 + 宾语 宾语 + 被 + 主语 + 动词
侧重点 施动者 受动者
例子 老师批评了他。 他被老师批评了。
适用场景 强调动作执行者 强调动作承受者或避免提及施动者

五、使用被动句的注意事项

- 避免歧义:有些被动句可能会让读者不清楚是谁执行了动作,需根据上下文判断。

- 注意语体:部分被动结构如“受”、“遭”等多用于书面语,口语中较少使用。

- 语序调整:被动句的语序与主动句不同,需注意调整。

六、总结

被动句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句式结构,能够有效表达动作的承受关系,适用于多种语境。掌握被动句的用法,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无论是写作还是日常交流,合理运用被动句都能使语言更加自然、得体。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