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无改鬓毛衰原诗】“乡音无改鬓毛衰”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这句诗简洁而深情,表达了诗人回到故乡后,虽然口音未变,但岁月已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以下是对该诗句及其背景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相关信息。
一、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共两首,其中第二首最为著名。全诗如下:
> 少小离家老大回,
> 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
> 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通过诗人重返故里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变迁的感慨。诗中“乡音无改”说明诗人虽多年漂泊,但口音仍保留着家乡的味道;“鬓毛衰”则形象地描绘了他年老体衰的状态。最后一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则通过孩童的天真反应,突出了诗人与故乡之间的时间隔阂和情感变化。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是中国古代诗歌中表达思乡之情的经典之作。
二、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回乡偶书》 |
作者 | 贺知章(唐代) |
出处 | 《全唐诗》 |
诗句原文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诗句含义 | 表达诗人久别故乡归来,虽口音未改,但年岁已高,孩童不识,感叹时光流逝。 |
主题 | 思乡、人生变迁、时间流逝 |
艺术特色 | 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对比手法突出古今差异 |
文化影响 | 成为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代表作之一,广为传诵 |
三、结语
“乡音无改鬓毛衰”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写照,更是对人生历程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无论走多远,故乡始终是我们心灵的归宿。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跨越千年,依然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