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形于色释义】“喜形于色”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高兴时表现出的外在情绪。它不仅体现了人的情绪变化,也反映了心理与外在表现之间的关系。下面将从释义、用法、例句以及相关成语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释义总结
“喜形于色”字面意思是“喜悦表现在脸色上”,即当一个人内心感到高兴或兴奋时,这种情绪会通过面部表情、眼神、动作等外在表现出来。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情绪的外显性,说明人的内心情感会自然地流露在脸上。
- 词性:动词性成语
- 感情色彩:中性偏褒义
- 适用对象:人
- 使用场合:日常交流、文学作品、影视台词等
二、相关知识点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结构 | 偏正结构(“喜”为修饰,“形于色”为主谓) |
近义词 | 喜不自胜、眉飞色舞、喜笑颜开 |
反义词 | 愁眉苦脸、心事重重、闷闷不乐 |
使用场景 | 描述人因高兴而显露情绪的场合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喜形于色者,其情必浮。” |
三、典型例句
1. 他得知自己被录取后,喜形于色,连走路都轻快了许多。
2. 看到久别的亲人,她喜形于色,忍不住笑了起来。
3. 老师表扬了他,他顿时喜形于色,显得特别自豪。
四、使用注意事项
- “喜形于色”强调的是情绪的外在表现,不能用于形容内心隐藏的快乐。
- 在正式写作中,可适当替换为“喜不自胜”、“眉飞色舞”等更书面化的表达。
- 不宜用于形容悲伤或愤怒等负面情绪,以免造成语义混淆。
五、总结
“喜形于色”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能够准确表达人在高兴时的外在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表情来判断其情绪状态,这也是语言与行为之间的重要联系。掌握这一成语的用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语言现象,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