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十法的讲解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破十法”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尤其适用于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它帮助学生理解“从十位借一”的过程,从而更直观地掌握减法运算。以下是对“破十法”的讲解方法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其核心要点。
一、破十法的基本概念
“破十法”是用于解决20以内减法中被减数小于减数的情况(如13-5),即需要从十位“借位”的情况。其基本思路是:将被减数拆分为“10”和一个余数,然后用“10”减去减数,再把余数加上,得到最终结果。
例如:
13 - 5 = ?
步骤如下:
1. 把13拆成10 + 3;
2. 用10 - 5 = 5;
3. 再加上剩下的3,即5 + 3 = 8。
二、讲解方法总结
讲解步骤 | 具体内容 |
1. 引入情境 |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如“小明有13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几个?”激发学生兴趣。 |
2. 拆分数字 | 教学生如何将被减数拆成“10 + 剩下的数”,如13=10+3。 |
3. 理解“借位” | 说明为什么需要“借位”,即当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借1”。 |
4. 操作演示 | 使用实物或图形(如小棒、计数器)演示“破十”的过程。 |
5. 口诀记忆 | 编写简单口诀帮助记忆,如“先拆10,再减,最后加”。 |
6. 反复练习 | 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反复练习,巩固理解。 |
三、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误区 | 注意事项 |
学生容易混淆“破十法”与“凑十法” | 明确两者的区别:“破十法”用于减法,“凑十法”用于加法。 |
拆分数字时出现错误 | 强调正确拆分,如15应拆为10+5,而非10+4或其他。 |
忽略余数的加法 | 提醒学生在完成10-减数后,不要忘记加上剩余的部分。 |
过于依赖机械记忆 | 鼓励学生理解过程,避免死记硬背。 |
四、教学建议
- 多用实物操作:通过摆小棒、画图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
- 结合游戏教学:设计一些互动小游戏,提高学习兴趣。
-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分组进行针对性辅导。
- 鼓励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破十法”的过程,加深理解。
五、总结
“破十法”是小学数学中一种重要的减法技巧,通过合理的讲解和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示范和实践,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一方法。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方法名称 | 破十法 |
适用范围 | 20以内退位减法 |
核心思想 | 将被减数拆为10和余数,先算10-减数,再加余数 |
教学步骤 | 引入→拆分→理解→演示→口诀→练习 |
常见误区 | 混淆方法、拆分错误、忽略余数 |
教学建议 | 实物操作、游戏化、分层教学、鼓励表达 |
以上内容为原创,旨在提供清晰、实用的“破十法”讲解方法,适合教师参考与教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