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折蛇行出处于哪里】“斗折蛇行”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山路曲折蜿蜒、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又如蛇一样盘旋前行。这个成语出自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在文章中,柳宗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他对山水之美的赞叹以及内心的孤寂之情。
一、成语出处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斗折蛇行 |
出处 | 《小石潭记》 |
作者 | 柳宗元(唐代) |
文体 | 散文 |
用途 | 形容山路曲折、蜿蜒 |
意义 | 原意为山势曲折如北斗星,又如蛇行般盘绕 |
二、原文引用与解析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所作的一篇游记散文,文中描写的是他在小石潭边的所见所感。其中有一句:
>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这句话的意思是: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又像蛇一样盘旋前行,时隐时现,清晰可见。这里的“斗折”指的是溪水的曲折如北斗星的形状,“蛇行”则是形容其蜿蜒如蛇一般。整个句子生动地描绘了溪水的形态和流动状态,也反映出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
三、成语的现代用法
如今,“斗折蛇行”不仅用于描写自然景观,也常用来比喻事物的发展过程复杂多变,或者道路曲折难行。例如:
- 山间小路斗折蛇行,行走极为不便。
- 这条政策的实施过程斗折蛇行,充满不确定性。
四、结语
“斗折蛇行”这一成语源自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用于描绘溪水的曲折形态。后世将其引申为对复杂路径或曲折过程的描述。它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敏锐感知,也体现了汉语成语在表达上的丰富性和形象性。
通过了解它的出处和用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内涵,也能在写作和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