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遇三余读书文言文及翻译】在古代,读书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身之道,许多文人学者都以勤奋好学著称。其中,“董遇三余读书”便是流传至今的一个经典故事,体现了古人对时间利用的智慧与对学问的执着追求。本文将从文言文原文、白话翻译、以及相关表格形式,全面展示“董遇三余读书”的内容。
一、文言文原文
> 董遇者,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多以事烦之,遇曰:“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曰:“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二、白话翻译
董遇,字季直,性格质朴但爱好学习。很多人因为有事来打扰他,他就说:“应当利用‘三余’的时间。”有人问他“三余”是什么意思,董遇回答说:“冬天是一年的剩余时间,夜晚是一天的剩余时间,下雨天是时候的剩余时间。”
三、
董遇是东汉时期的学者,他主张在有限的时间里,合理利用“三余”——即冬季、夜晚和雨天等平时被忽视的时间,用来读书学习。这一思想强调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提倡人们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不浪费任何一分一秒。他的做法不仅体现了他对学问的重视,也反映出古人对时间价值的深刻理解。
四、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人物 | 董遇(字季直) |
时代 | 东汉时期 |
核心观点 | 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学习 |
三余具体指 | 冬天、夜晚、雨天 |
主旨 | 强调珍惜时间,勤于学习 |
翻译重点 | “三余”意为“三种多余的时间”,实为可利用的闲暇时间 |
历史影响 | 成为后世关于时间利用和治学精神的重要典故 |
五、结语
“董遇三余读书”不仅是古代学者治学精神的体现,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启示。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如何高效利用时间,仍然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董遇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用心,每一刻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