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原文内容】《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公元227年(建兴五年)北伐曹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奏章。文章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对君主的忠心以及对北伐的决心。全文情感真挚,语言恳切,是古代臣子向君主进谏的典范之作。
一、文章总结
《出师表》共七百余字,分为几个部分:
1. 回顾先帝创业之艰难:诸葛亮回忆刘备白手起家,历经磨难建立蜀汉政权,强调当前局势的严峻。
2. 劝谏后主刘禅亲贤远佞:建议刘禅亲近贤臣,远离小人,以保国运昌隆。
3. 陈述自己受命以来的职责与努力:说明自己尽心尽力辅佐朝廷,不负重托。
4. 分析当前形势与北伐必要性:指出北伐是恢复汉室、安定天下的关键。
5. 表达自己为国效死的决心:表明自己将竭尽全力,不辜负先帝和后主的信任。
整篇文章情辞恳切,体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二、原文内容表格对比
段落 | 内容概要 | 原文节选 |
第一段 | 回忆先帝创业艰难,表达对后主的期望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第二段 | 建议后主亲近贤臣,远离小人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第三段 | 自述受命以来的职责与努力 |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第四段 | 分析当前局势,强调北伐必要性 |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
第五段 | 表达为国效死的决心 |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三、结语
《出师表》不仅是诸葛亮对后主刘禅的忠告,更是一篇充满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千古名篇。它展现了诸葛亮作为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远见卓识与无私奉献精神。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华文化中忠诚与责任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