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怀若谷下一句是什么虚怀若谷的释义】“虚怀若谷”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心胸宽广、谦虚谨慎。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这个成语的出处和完整含义并不清楚,因此常常会问:“虚怀若谷下一句是什么?”下面将从成语的出处、释义以及相关延伸内容进行总结。
一、成语“虚怀若谷”的出处
“虚怀若谷”出自《道德经》第十五章,原文为:
>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其中“旷兮其若谷”是“虚怀若谷”的来源之一。后来演变为“虚怀若谷”,意思是形容人内心空旷如山谷,比喻非常谦虚、有包容之心。
二、成语释义
成语 | 释义 |
虚怀若谷 | 形容人胸怀宽广,能容纳各种意见,态度谦逊,不自满,不骄傲。 |
三、常见误解与补充说明
虽然“虚怀若谷”常被单独使用,但它的完整语境来自《道德经》,强调的是“不争”、“不盈”的哲学思想。很多人误以为这是孔子或儒家的经典用语,实际上它更偏向于道家思想。
此外,“虚怀若谷”也常用于形容一个领导者或智者具备的品质,即能够听取不同声音,保持开放心态。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虚怀若谷 |
出处 | 《道德经》第十五章 |
释义 | 心胸宽广,谦虚谨慎,能容纳不同意见 |
下一句 | 原文为“旷兮其若谷”,后演化为“虚怀若谷” |
常见用途 | 形容人谦虚、包容、不自满 |
哲学背景 | 道家思想,强调“不争”、“不盈”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虚怀若谷”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内涵。理解它的出处和意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这一品质,提升个人修养与人际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