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行出自什么】“景行”一词,常出现在古文或现代文学中,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了解其出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意义与用法。
一、
“景行”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敬仰之情。“景行”中的“景”意为“大”,“行”意为“道路”,合起来即“大道”或“崇高的行为”。后世多用于形容人品高尚、行为正直,也常用来赞美他人的德行。
在现代,“景行”也被用作地名、品牌名或文章标题,如“景行路”、“景行教育”等,但其最初的出处仍可追溯至《诗经》。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诗经·小雅·车辖》 |
| 原句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 释义 | “景”指大,“行”指道路,合指“大道”或“高尚的行为”。 |
| 含义 | 表达对高尚品德的敬仰,象征正直、崇高的人格。 |
| 后世应用 | 多用于文学、教育、品牌命名等领域,如“景行路”、“景行教育”等。 |
| 文化影响 | 成为中华文化中表达敬仰与道德追求的重要词汇。 |
三、结语
“景行”虽字面简单,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古代先贤对美德的赞美,也成为现代人追求精神境界的重要象征。通过了解其出处,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体会汉语文化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