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在哲学中,关于人类是否能够认识世界的问题,历来存在不同的观点。其中,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是两种主要的立场。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对“人类能否认识世界本质”的看法不同。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总结与对比。
一、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人的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这种观点强调人类通过实践、逻辑推理和科学方法,可以逐步接近真理,甚至完全掌握世界的本质。
不可知论则主张,世界的存在或本质是无法被人类完全认识的。持此观点的人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有限,无法超越感觉经验的范围,因此不能确定外部世界的真实状态。
两者的核心差异在于对认识的可能性和认识的边界的不同理解。可知论强调认识的可能性,不可知论则质疑认识的彻底性。
二、对比表格
对比项目 | 可知论 | 不可知论 |
核心观点 | 世界是可知的,人类可以通过实践和理性认识世界 | 世界本质不可知,人类无法完全认识世界 |
认识可能性 | 强调认识的可能性和可实现性 | 质疑认识的彻底性和完整性 |
实践作用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标准 | 实践虽重要,但不足以揭示世界本质 |
哲学代表人物 | 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等 | 康德、休谟、大卫·米勒等 |
对真理的态度 | 真理是可以被逐步接近并最终掌握的 | 真理是不可穷尽的,人类只能部分认知 |
认识边界 | 认为认识有无限可能 | 认为认识存在不可逾越的界限 |
三、结论
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人类具有认识世界本质的能力。可知论肯定这种能力,而不可知论则对此持怀疑态度。理解这一区分,有助于我们在面对哲学问题时,更清晰地把握不同思想流派的基本立场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