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发百中一词出自哪里】“百发百中”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射箭或射击非常精准,每次都能命中目标。这个成语不仅用于描述射击技术的高超,也常用来比喻做事有把握、成功率极高。
一、
“百发百中”最早见于《战国策·齐策二》中的记载,原文为:“齐宣王问孟子曰:‘人皆谓寡人之无道,而吾以贤者为臣,何如?’孟子对曰:‘王之不智,非其无道也,乃其不识贤者也。’……昔者,楚人善射,一发而中,百发百中。”这段话中,“百发百中”被用来形容射箭技艺极其高超,每一次都能命中目标。
后世在文学作品和日常用语中广泛使用这一成语,逐渐演变为形容做事精准、稳操胜券的表达方式。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百发百中 |
出处 | 《战国策·齐策二》 |
原文出处 | “昔者,楚人善射,一发而中,百发百中。” |
含义 | 形容射箭或做事非常精准,每次都能成功。 |
使用范围 | 可用于体育、军事、工作、生活等多方面,表示高度准确或成功概率极高。 |
文化意义 | 表达对技艺高超或办事稳妥的赞赏,具有积极的文化内涵。 |
现代用法 | 如“他枪法百发百中”,“这个计划百发百中,不会出错”。 |
三、结语
“百发百中”作为成语,不仅承载了古代射艺文化的精髓,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精准与成功的追求。无论是在历史文献中,还是在现代语言中,它都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广泛的适用性。了解它的出处,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汉语成语的文化底蕴。